10月中旬,全球的目光聚焦中国昆明!

万类霜天竞自由!,图片,环境监测无人机,环境,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袁隆平,第1张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这里举行。

就在此前不久,中国第一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刚刚发布。可以说,整个10月份实在是称得上“生物多样性月”了。

这次COP15的会址选在昆明也是很有讲究,昆明所在的云南省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据统计,云南省种子植物大概有15000种,约占全国的一半,野生动物中鸟类有760种,占全国的66%,兽类248种,占全国的56%。所以,云南也才有了“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

那究竟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形象的说就是——万类霜天竞自由!

专业回答是,生物多样性就是一个区域内生命形态的丰富程度,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简单讲就是,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万类霜天竞自由!,图片,环境监测无人机,环境,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袁隆平,第2张

中国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可以说是古来有之。举个例子,翻开唐诗宋词,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鸟儿是古诗词中出镜率很高的对象,堪称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网红。而在客观上,这也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一种间接记录,尽管杜甫、李白他们当时还意识不到这一点。

普通老百姓对于“生物多样性”这个词可能会比较陌生,但说到环境保护应该是耳熟能详。经过这些年的宣传普及,大家对于环境污染问题都非常关注,不少环境监测仪器厂家更是凭借政策的红利,赚得“盆满钵满”。新型污染物被不断发现,各种污染物的监测手段也是不断丰富。生物多样性则可以理解成是环境保护的更高层次,就是说地球环境光没有污染还不够,还不能单调。

说个极端的假设,位于太空的空间站污染少吧,但如果人类要想在那里面生存,成本会高得吓人,因为物种太少,人不但得自己制水造氧,还得想法子合成食物,这种生活方式恐怕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享受得起。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还是得和地球相依为命,太空移民这种事情暂时还只能存在于科幻片当中。

再从监测的角度看,单纯的以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为主的环境监测将无法满足今后的发展需求,环境监测势必要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污染因子监测向生态环境监测拓宽。因为生态环境如果被破坏,譬如乱砍乱伐,譬如滥捕滥捞等等,生物多样性也就无从谈起。

从最近刚刚公布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透露的信息看,生态资源评价与监测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也将会加快。

可以想象,环境监测相关厂家的又一个机遇已在路上!

1

见微知著,文明起于实干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里就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ecological civilization),……”。2012年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政治敏感的读者,就应该能够感觉到,中共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提得非常高。什么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从跟随者重新成为引领者,这里面包括了文明模式的引领。

西方著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就有这么一句话:中国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

生物多样性保护恰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这次发布的白皮书可以看出,中国政府过去这些年一直在下大力气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譬如:长江十年禁渔。即根据中央部署,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行十年禁渔。

长江,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长江流域的人口总量和GDP都超过全国的40%。

可谁又能想到,作为曾经世界上水生生物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的长江,已经到了“无鱼”等级。

当然,这里所说的“无鱼”,并不是说长江里已经一条鱼都没了。而是指“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注:这是大领导在2018年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原话),生活在长江里的“精灵”们岌岌可危。

“长江女神”白鱀豚,白鱀豚科中唯一的独特物种,十年前功能性灭绝。

万类霜天竞自由!,图片,环境监测无人机,环境,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袁隆平,第3张

所谓“功能性灭绝”,就是说可能长江里还有零星几头(其实已经好些年没有确切的目击证据了),但数量已不足以支撑该种群继续繁殖,离彻底灭绝只是时间问题。

“长江三鲜”之一长江鲥鱼,几十年不见踪影,功能性灭绝。

“水中大熊猫”中华鲟,极危。

长江鲟,极危。

“最美微笑”江豚,仅剩千余头,濒危。

“鳝王”花鳗鲡,濒危。

长江白鲟……灭绝。

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让善良的人们扼腕叹息而又无能为力。

为了保住这个中华民族的鱼类基因库,“长江十年禁渔”也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还真不只是一句口号,那是要真金白银往里投入的。

十年禁渔,要让11.1万艘渔船,23.1万渔民退捕上岸,补偿资金总计251.67亿元。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如果您关注最近几年环保相关设备政府采购,肯定会发现以长江大保护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建设催生出一个新的蓝海市场——环境监测无人机已经成了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应急中心,环境执法等相关政府单位,甚至企业的必备工具。 

而且长江禁渔之后,鱼也会逐渐变多,例如自禁捕以来,长江刀鱼的种群数量、质量就明显回升。据说这种鱼曾经卖出过1.5万元/公斤的天价。相信很多人自然不会轻易放弃这座金山,保不齐发生个偷捕偷捞。所以无人机这东西不但环境口需要,渔政部门巡查执法也少不了。

这也就不奇怪,这两年但凡有点实力的环境仪器厂家,都顺势而动,纷纷推出搭载在无人机平台上的相关监测系统,市场上一派热闹景象。

2

为子孙后代争生存机会

当然,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国家肯定是有更深远的考虑,上面提到的环境监测相关市场的繁荣充其量算是一个“花絮”。

很多普通人可能觉得,我自己又不吃野生动物,保护长江鱼类跟我有关系吗?

不错,目前全国的淡水水产品中,90%以上的量是靠人工养殖的。但这里面有个问题,鱼塘里人工养殖的鱼往往就是那么几对亲鱼的后代,长期近亲繁殖后基因就会退化,容易生病,因此需要不断补充野生鱼卵改善基因,这样养殖鱼才能长得快、长得好。

再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的关键,就是在野生水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这其实就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如果没有这株野生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后面的一切什么亩产上千公斤也就无从谈起。

万类霜天竞自由!,图片,环境监测无人机,环境,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袁隆平,第4张

上个世纪美国经济学家莱斯特·布朗博士曾提出过一个无比尖锐的问题: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WHO WILL FEED CHINA)?现在,中国科学家已给出了自己响亮的答案。但如果追根溯源的话,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一个物种挽救了一个民族?

这样的例子在国外也不鲜见。

天然橡胶是一种独特的材料,既柔软又有韧性,还高度防水。它是一种具有全球重要性的大宗商品,像欧盟已将其列入关键原材料清单。二战时期,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东南亚出产的天然橡胶。

产出天然橡胶的橡胶树主要生长在热带以及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其他地区的国家,要么进口,要么就得想其他替代办法。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前苏联政府就曾组织发起过一个寻找橡胶植物运动,以求摆脱国内天然橡胶短缺的困境。1930年植物学者终于在哈萨克南部天山山脉的卡拉陶山区发现了一种叫作橡胶草的植物(又称俄罗斯蒲公英),其根部含有大量天然橡胶,从它根部提取生产的橡胶不逊于橡胶树所生产的,随后苏联开始在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大面积种植。

从上面这些鲜活的例子不难发现,多保护或挽救一个物种,其实就是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多赢得了一分未来生存的机会。这也许是国家把生态环境修复提到如此高的战略高度的深层次原因,而不仅仅是为了建设一个“美丽中国”。

3

警钟为谁而鸣

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内有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墓地”, 那里的墓碑上镌刻着近300年来消亡动物的名称:

1627 年波兰原牛灭绝,1780 年太平洋辉椋鸟灭绝,1876 年福岛胡狼灭绝,1860 年南非斑驴灭绝,1914 年北美旅鸽灭绝,1948 年澳洲袋狼灭绝,1952 年加勒比僧海豹灭绝,1964 年亚洲冠麻鸭灭绝……

万类霜天竞自由!,图片,环境监测无人机,环境,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袁隆平,第5张

这一块块倒下的墓碑似乎在告诉我们,那些曾经出现在我们儿时读物、绘本上的鲜活生命,彻底进入尘封的历史。当中外老饕们在大快朵颐,把一个个物种吃成保护动物的时候,不知有没有想过,在物种灭绝的多米诺骨牌纷纷倒下的时候,作为其中一张的人类,能够幸免于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