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国庆档,《长津湖》刷屏了,抗美援朝战争又再次被人们忆起。这,是一场悲壮的英雄史诗。

全球抗疫竞赛进入"特效药物研发'新赛道!,图片,新冠疫情,新冠特效药,Molnupiravir,默沙东,中国生物,日本富士胶片控股,浙江海正药业,医药卫生,第1张

电影《长津湖》剧照,来源网络

如果单算经济账,这场战争怎么都不应该发生。

但从1949年以后的历史看,中国很多重大政治决策从来没有把经济考量放在第一位。

我们的伟大领袖自己也说过:“不错,我们急需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

同样,针对新冠疫情出台的一些政策依然基于这样的执政逻辑。

1

上半场中国的“动态清零”

记得很早就有人说过,只要世界上还有国家存在新冠病毒,任何其他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在过去的两三个月里,国内的新冠疫情形式完全可以用“按下葫芦起了瓢”来形容。

先是南京、扬州,再到莆田、泉州、厦门,接着是哈尔滨,霍尔果斯……

就在10月4日,受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蔓延影响,新西兰也宣布放弃了“彻底消除新冠”战略,并表示已在慢慢解除该国最大城市奥克兰的疫情封锁限制。

放眼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也只有中国依然在严格执行“动态清零”的防控策略。当然这也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

经济学里有一个“边际”概念,即每变动(增加或减少)一个量,带动相关量的变化程度。比如,如果把空气PM2.5降低到零的水平,那么把最后那几个百分点降到零,所付出的成本或大于前面90多个百分点的成本。

从经济学角度思考,“清零”策略恰恰是最不经济的。

先不说治疗的费用,光说检测,以南京931万常住人口为例,即使采用混合检测的方式,一次全民核酸筛查也大约需要花费1.8亿元人民币。

全球抗疫竞赛进入"特效药物研发'新赛道!,图片,新冠疫情,新冠特效药,Molnupiravir,默沙东,中国生物,日本富士胶片控股,浙江海正药业,医药卫生,第2张

南京市民排队做核酸检测,来源网络

有心人可以统计一下,自武汉疫情以来,全国各地又发生过多少次局部疫情,每次疫情要做多少次全员检测。

不过,新冠这个事儿,从一开始就超出了公共卫生的范畴,很多国家在国家经济与公民健康之间反复横跳。考虑到中国不同于西方的政治制度,这里面甚至还隐约夹杂着制度孰优孰劣之争,也就是“大政府,小社会”与“小政府,大社会”之争。大家彼此都在暗中较着劲儿。

应当说,在这场全球抗疫竞赛的上半场,无论是疫情数据,还是经济数据;无论是检测试剂盒、疫苗等的研发速度,还是所发paper的数量和档次;无论是政府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还是基层百姓的自觉程度……中国大陆都拿到了高分!

那么,下半场呢?中国的“动态清零”策略能否经得起下半场的考验?

2

充满变数的“下半场”

现在,越来越多的声音表示新冠病毒可能会与人类共存下去,变成新冠病毒流感化。我们理解,这里的“共存”就是在群体免疫的前提下,管控逐渐放开,社会回归常态。

而这一猜测何时能够成为现实呢?

一方面取决于全球接种新冠疫苗的速度,如果疫苗接种速度过慢,全球面对新的变种病毒的概率就会增加。

另一方面,要看Sars-CoV-2病毒自己,是否会遵循冠状病毒的一般演变方向,即向非致命变异株突变。也就是说最终将只会引发普通的感冒,导致咳嗽、发烧等症状,但是不会造成大规模住院或死亡,并且病愈后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 另外一个重要变数就是,普通人能消费得起的新冠特效药何时能够面世。

全球抗疫竞赛进入"特效药物研发'新赛道!,图片,新冠疫情,新冠特效药,Molnupiravir,默沙东,中国生物,日本富士胶片控股,浙江海正药业,医药卫生,第3张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2021年上半年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态势可以说是稳中向好,但这里面是有隐忧的。因为上半年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出口红利,内在动能投资与消费是偏弱的。国内消费力和购买力均处于历史低点。

而在付出沉重的生命代价之后,先暂不论这是否符合人道主义标准,至少从结果上看,西方发达国家也已开始逐步地复工复产,中国出口增长的红利必然会冲顶回落,这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对于中国而言,下半年,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的另两架,投资和消费必须要回归主力地位。而这其中,像国际航空、会展、旅游、娱乐/休闲、餐饮等服务行业的表现又直接和疫情防控形势息息相关。

前文提过,有效疫苗接种率是能否全面放开的必要条件之一,按照钟南山院士给出的标准,起码80%甚至85%以上。

在这一点上,尽管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但依然凭借着“中国速度”紧跟西方发达国家。今年9月初的数据显示,完成全程接种的已接近10亿人。

而全面放开的另一个必要条件是死亡率的降低。新冠病毒目前死亡率达 1% 至 2%,比流感高出数十倍。

降低死亡率,除了靠防,更重要的就得靠治了。这方面,不得不承认西方发达国家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3

西方领衔,新冠药物突破ing

10月1日,美国生物制药龙头默沙东宣布,其与Ridgeback Biotherapeutics合作开发的口服抗病毒药物莫努匹拉韦(Molnupiravir)在对轻度或中度新冠肺炎患者开展的Ⅲ期研究中,获得积极的期中分析结果,与安慰剂相比,降低患者住院或死亡风险约50%。(就是这款药物可以将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住院和死亡率降低一半)

全球抗疫竞赛进入"特效药物研发'新赛道!,图片,新冠疫情,新冠特效药,Molnupiravir,默沙东,中国生物,日本富士胶片控股,浙江海正药业,医药卫生,第4张

默沙东公司,来源网络

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发专业人士的极大关注。股市也迅速做出反应,当日默沙东股价大涨8%,创近五年最大单日涨幅。再生元、Vir Biotechnology、CureVac、Novavax、Moderna、BioNTech等美股新冠中和抗体及疫苗股则全线下跌。

目前,默沙东正在向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寻求紧急授权。如果获批,Molnupiravir将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特效药。而在8月9日,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已授予默沙东关于Molnupiravir的临时决定权。

其实在Molnupiravir之前,已经有部分药物获FDA批准或者通过紧急使用授权(EUA)的方式用于新冠患者的治疗,包括2个小分子新冠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和巴瑞替尼;3个新冠中和抗体疗法—Casirivimab和Imdevimab联合疗法(再生元)、Bamlanivimab和Etesevimab联合疗法(礼来/君实生物)、Sotrovimab(GSK/Vir Biotechnology);以及罗氏的托珠单抗。

中国方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也被卫健委批准,可应急用于病情进展较快的普通型和重型患者。

全球抗疫竞赛进入"特效药物研发'新赛道!,图片,新冠疫情,新冠特效药,Molnupiravir,默沙东,中国生物,日本富士胶片控股,浙江海正药业,医药卫生,第5张

但上述这些新冠治疗方案,基本上都需要在医院接受治疗。而Molnupiravir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在家用,这对于缓解因大批患者需要住院而导致的医疗资源紧张,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

Molnupiravir另一大特点是针对感染早期的轻、中症患者治疗,避免他们向重症恶化。换句话说,Molnupiravir可以减少重症患者。

再有就是平易近人的价格,每位患者需要支付的药费平均就在700美元左右,是目前单克隆抗体治疗成本的三分之一。(这种又被称之为抗体“鸡尾酒”的疗法,由于价格昂贵,坦率讲,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推广还是很有难度的。)

而就在默沙东这则重磅消息出来的稍早之前,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也宣布其正在开发的新冠治疗药已启动最终阶段的临床试验。这款新药是一个3CL蛋白酶抑制剂,也是针对轻度或无症状新冠患者的口服药。

有专业人士认为,核苷酸类似物和蛋白酶抑制剂被认为是人类冠状病毒治疗药物研发的两大潜力方向。其中Remdesivir和Molnupiravir属于前者。

总之,新冠药物研发已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据美国的临床试验数据库显示,全球有超过3200种冠病治疗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就小分子药而言,除了Molnupiravir外,还有多款小分子新冠药物已处于开发后期阶段,其中包括来自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曾被列为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它可能也是目前国内进展相对比较快的小分子新冠药物。

此外,今年4月日本富士胶片控股重新启动了Favipiravir(法匹拉韦,也属于核苷酸类似物)的新冠临床试验,预计Q4会有结果出来。富士公司在中国大陆的独家合作伙伴是浙江的海正药业,后者获得了Favipiravir在华的独家专利授权。

4

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

必须承认,与疫苗相比,新药研发的难度至少要高出一个级别,这一点从两者的价格差异上就可以直接感觉出来。Moderna的疫苗算是很贵了,也不过40美元/支。

一种新药从研发到最终上市,正常情况下,一套流程走下来需要耗费数年,乃至10多年的时间,而这里面的每一个环节对于科学家而言都是一个非常艰难但又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对于像“黑天鹅”般的新冠疫情,这显然“远水难解近渴”。

这个时候,那些制药巨头们的深厚底蕴就显现出优势了。一是它们本身就有不少广谱抗病毒药物已获批在临床一线使用,可以把它们直接拿过来,看看能不能治疗新冠,从而缩短临床试验的周期。像前文提到的Favipiravir就属于这种情况。

另一方面,这些巨头们手里还有更多的试验性药物/分子作为储备,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试验改进,或者干脆拿来直接试用,这样至少不必一切从零开始。像这次的明星Molnupiravir就可以归属到这类情况。这个药最初是作为流感药研发的,但后续的开发之路并不顺利而被束之高阁,没想到在这次新冠疫情中Molnupiravir能够峰回路转。

全球抗疫竞赛进入"特效药物研发'新赛道!,图片,新冠疫情,新冠特效药,Molnupiravir,默沙东,中国生物,日本富士胶片控股,浙江海正药业,医药卫生,第6张

总之,在原研药这个赛道上,中国还属于追赶者。虽然我们的医药市场规模能够排进全球前三,但是创新药的数目大概只占全球6%。若指望从其他国家大批量进口这些药物恐怕是不大现实,即使能够买到,也得付出高昂的经济乃至政治代价。这一点,在新冠疫苗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据悉,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已超过4000家,70%以上集中在欧美。亚太公司全球销售占比只有欧美公司的一个零头。

在这种大而不强的现状之下,还有一个重大隐患,就是在这条生物医药产业链上,其中关键的一环——高端研发和产业化所需要的关键仪器、设备、耗材等,均严重依赖西方尤其是美国。而这个问题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所以,至少在现阶段,中美两国还真不能彻底“脱钩”。

最近,中央外办的杨主任飞到瑞士苏黎世,和沙利文又进行了6小时的会晤,这回的气氛显然没有安克雷奇那次的剑拔弩张,双方会后的新闻稿都使用了较为积极的措辞对会谈进行评价。看起来是有缓和迹象。

5

结语

全球新冠疫情自进入“下半场”以来,人们对于每天疫情数据的通报似乎已经显得有些麻木。在西方话语权的主导下,经济复苏正在成为衡量抗疫是否成功的首要指标。

不过值得普通中国人庆幸的是,中国当前的疫情防控策略尚未看出有松动的迹象。“与病毒共存”是一个客观事实,但“动态清零”是中国的选择。对于中国来说,生命健康和经济恢复同样重要,而且并不矛盾。

相信中国会在“下半场考试”中继续向各科的高分发起冲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冠特效药物的研发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挑战。它将和防疫、疫苗一起组成一个坚固的抗疫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