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材料的发展,例如,半导体材料为今天的电子工业社会奠定了基础。在对材料的研究中,科学工作者们在不断从大自然中寻找新材料的同时,另一种方法是在现有的材料基础上进行设计制造新型的复合材料[1]。

超构材料,图片,超构材料,复合材料,合成,新材料,传感器,半导体,第1张

图1 麦克斯韦方程组[来源于网络]

在经典电动力学中,材料的电磁性质是通过介电常数和磁导率进行描述的,而在自然材料中,这两个物理量均为正值。1968年,前苏联的物理学家Veselago从理论上进行分析指出,当电磁波在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均为负的媒介中传播时,将会出现新奇的特性,如负折射、逆斯涅尔折射效应、逆多普勒效应等[2]。

超构材料,图片,超构材料,复合材料,合成,新材料,传感器,半导体,第2张

图2 传统材料与超构材料中的折射现象[来源于Wikipedia]

影响材料的电磁性质,不仅仅是材料的种类,还有材料内部的结构排列。通过设计人工结构单元,将其作为“人造原子”来构造宏观连续的介质,并通过一定的规律组合成人工复合介质,这种新型的人工材料称为超构材料[3]。如图3所示,展现了自然材料与超构材料之间的差异,自然材料的基本单元是原子或分子,而超构材料的基本单元是具有特殊几何结构设计的单元,这两者之间的优势与缺点也泾渭分明,常规的自然材料源于自然,易于获得但是不易于设计,而超构材料具有灵活的设计性能,但其结构复杂不易于制造。

超构材料,图片,超构材料,复合材料,合成,新材料,传感器,半导体,第3张

图3 自然材料与超构材料的结构示意图[4]

目前常见的超构材料类型有电磁超构材料、太赫兹超构材料、光学超构材料、热学超构材料等等。不同类型的超构材料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新奇特性,超构材料的出现,说明人类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做到对材料的功能进行特殊设计,实现常规材料所不能实现的功能。如图4所示的声学超构材料,通过灵活设计不同的结构单元,根据一定的排列规律,构造出不同类型数值的弹性模量和体弹性模量材料,为调控声波提供了新的方式,这是常规的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

超构材料,图片,超构材料,复合材料,合成,新材料,传感器,半导体,第4张

图4 声学超构材料(弹性模量ρ、体弹性模量K)[5]

超构材料最初出现在光学领域,通过设计合适的亚波长人工结构单元并构造其空间分布,可以调控电磁波的相位、振幅和偏振等特性,实现天然的光学材料所不具备的光学特性。如图5 所展示的光学隐身斗篷,通过设计光学超构材料中的结构单元,可以实现对光波的任意弯曲,进而控制光线的轨迹,实现光学隐身效果。光学超构材料的出现为光子学技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对高度集成的光子电路、微型传感器和微纳光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超构材料,图片,超构材料,复合材料,合成,新材料,传感器,半导体,第5张

图5 光学隐身斗篷[6]

尽管超构材料的基础仍然是在自然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人工原子“去合成新型的复合材料,但超构材料的出现代表着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设计材料,实现对电磁波、声波等物理量的灵活调控,表现了人们对材料的应用进入一个新的层次。虽然超构材料的设计具有非常大的灵活型,可以根据目的进行设计人工原子,并按照一定的序排列实现优异的性能,但也正是因为超构材料的灵活设计性能造成了超构材料的制备困难。超构材料所涉及的微纳尺度材料加工技术尚不成熟,并且由于其内部复杂的结构,损耗较大,工作效率较低的缺陷。

超构材料,图片,超构材料,复合材料,合成,新材料,传感器,半导体,第6张

图6 不同形状的纳米天线示意图[7]

在三维超构材料的基础上,2011年,哈佛大学的Federicp Capasso教授提出二维的超构材料,即超构表面,利用“V”型天线结构单元构造各向异性的二维材料,并提出突变相位的概念,实现广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Generalized Laws of Reflection and Reflection),打破了传统的斯涅尔定律,推动人工微结构材料向二维化发展[7]。如图6所示,作者通过采用金纳米天线,利用电磁波与不同的V型天线发生共振,实现对电磁波的相位和振幅进行有效调控。

二维超构表面的出现解决了超构材料在制备和效率上的缺陷,将人工微结构材料的发展引入引入一个新的阶段,使人工微结构材料的设计更加灵活,功能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