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以来,国内分析仪器市场暗流涌动,中外矛盾凸显。其中,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由于技术含量高、货值高,且国产厂家入局者相对较多,更是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国产替代,想说爱你不容易,图片,ICP-MS,谱育科技,国产替代,国产仪器,科学仪器,标准,质谱仪,海关,第1张

谱育科技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来源网络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次中外企业的焦点之争,居然是一个“国产”的身份。这让人不由得感慨,实在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若干年前,有些在大陆有生产工厂的仪器外商,在展会上,本地化产品和原装进口产品那是分展台展出的,切割得清清楚楚。

追根溯源,这是政府采购的“国产替代”导向直接带来的结果,传说中的“551”功不可没。

由于这个话题比较敏感,行业B2B大媒们基本上采用的都是迂回方式来报道此事。本小号这里也只简单聊几句自己的看法。

首先,有几次招标,外企的操作可能确实有点“粗糙”,引起了一些国产厂家的诟病,但应当是合规的,充其量是钻了现有规则的空子。(这里纯属推测,欢迎拍砖)

这事儿也好理解。很多跨国“巨头”都有一个庞大的法务团队,这帮人除了应付公司的日常法务工作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研究各种法律漏洞供公司在各个细分赛道上“弯道超车”用。

再加上目前中美关系如此紧张,那些美资在华企业估计都被盯得死死的,如果搞违规操作的话,下场大概率不会太美妙。去年9月商务部出台的《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如同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那儿悬着,就是不知道谁会成为第一个“倒霉蛋”。

另外,俗话说的好,“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帮外企煞费苦心地把自己的产品往“国产”上靠,究其根源,用户单位本身可能也确实想买进口仪器,而对“血统纯正”的国产产品不太“感冒”。否则,大家又何必费这劲呢?据说,有些单位宁愿不停的流标,死活也得买进口。

第二个问题,就是“国产仪器”究竟该如何界定?

有网站还专门对这个问题组织过线上讨论。

非常遗憾的是,在财政部印发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里,虽然明确规定了“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产品,确需采购进口产品的,实行审核管理”,但对于这个“本国产品”,却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

不过对于进口产品的定义,《办法》里面倒是注明了,即“进口产品是指通过中国海关报关验放进入中国境内且产自关境外的产品”。

那么如果我们反着推的话,是否只要不符合上述条件的,都可以算作本国产品?

同时,上述定义又缺少一个相应的补充说明,这就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

比如,一台纯进口的仪器设备,在国外拆成部件,然后到国内组装上,再贴一个国产标签,据说更有甚者,过了海关直接换个国产标签,齐活。

国产替代,想说爱你不容易,1639216311(1).jpg,ICP-MS,谱育科技,国产替代,国产仪器,科学仪器,标准,质谱仪,海关,第2张

可你真要想给“国产仪器”下一个明确、易于评判的定义或者标准,如果细琢磨的话,似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是不是得有权威机构牵头,成立一个类似标准起草委员会或者小组那样的组织?那么这其中,中、外企业代表各放多少比例合适?因为事关未来的真金白银,保不齐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会争执不休而需要投票表决。

还是说这种“标准”的制定,本来就没有外企什么事儿?

第二,怎么制定这个“标准”,想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利益相关方肯定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而“标准”制定出来之后的可执行性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包括如何取证、由谁来评判等等。

可以想象,“标准”制定得太复杂,对于裁决者的专业要求就会越全面。而如果制定的“标准”过于模糊,弄不好三天两头就得往法院跑。

还有,科学仪器种类繁杂,技术门槛参差不齐。那么,有没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对这类仪器达成共识的“国产仪器”定义,对那类仪器可能就不太适用?

或者说,“国产仪器”定义的本身还得先分分类?

说实话,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早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所以,确定这类奇葩“标准”的事情,想想都让人头大。

现在回过头来看,好像还是美国人的做法比较爽利,要么对一大票商品统一加征关税,实施无差别攻击;要么拉实体清单,进行定点清除。

从过去的发展历史看,科学仪器界的“国产”身份之争,分析仪器并不是头一个,印象里,前面还有像基因测序仪等等。

如果你登陆药监局网站,通过关键字搜索,就会发现目前注册在案的国产基因测序仪共有15款。

只不过,其中大多数国产品牌的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是通过贴牌和合作研发的方式推出的。

其实,这种事情不仅仅发生在科学仪器行业,其他行业也同样存在。

简单概括就是,国外传统巨头通过“借壳”本土企业来积极包装塑造“国产化”形象,而急于实现超车的本土企业也希望能获得国外技术的支持。

我们暂且不论这样的合作是否能够获得真正的核心技术,再通过消化吸收后,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但至少,国家有关机构对于这样合作出来的产品的“国产”身份在现阶段是认可的,尽管很有可能,掀开外壳、撕下标签后,其内核仍是地地道道的进口产品。

即便如此,从今年最新发布的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等地“进口医疗设备采购清单”中可以发现,除了广东省外,其他省份依然允许采购进口基因测序仪。而广东把基因测序仪从进口清单中移除,不知道有没有为了支持一下本省制造企业——华大智造的考量在里面。

总之,对于外资品牌占据绝大部分份额的市场,全方位完成国产替代仍然需要时间。

而国产厂商不妨一边眼睛盯着国外同行,另一方面再多研究研究作为上帝的客户的真实心理,从需求侧再想想办法。

所谓与其扬汤止沸,莫如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