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铁元素是我们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而如今,我国缺铁性贫血患者众多。我国第四次营养调查结果表明,贫血患病率为20.1%,其中一半为缺铁性贫血。[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8.7%,孕妇贫血率为13.6%,6~17岁儿童青少年贫血率为6.1%。[2]据统计数据显示,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影响多达20亿人,它可以影响人体的多个器官脏器。[3-4]缺铁性贫血已成为全球第5位高患病率疾病,也是第4大导致疾病经济负担的原因。[5]
1.缺铁性贫血
当机体对铁元素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ron depletion, ID),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iron deficient erythropoiesis, 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6]缺铁元素会阻碍形成血红素,进而阻碍血红蛋白的合成,人体血红蛋白含量减少,则会降低携氧能力,从而引起组织器官缺氧,最终导致贫血。根据病因可将其分为铁摄入量不足、需求量增加、吸收不良、转运障碍、丢失过多及利用障碍等类型。[6]患病初期患者并无特异症状,随着铁元素不断消耗,机体便会出现贫血状态,常见状态有乏力、头晕、头痛、眼花、气短、食欲不振等,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及健康。因此,对于缺铁性贫血疾病应该及时治疗,切勿延误治疗最佳时机,影响治疗效果。
图1. 血红蛋白图片(图源自网络)
图2. 血红素图片(图源自网络)
2.补铁剂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最为常见的是口服或注射补铁剂,同时也是最有效的。在人体中,铁元素以Fe2+的形式吸收,以Fe3+的形式运输和贮存,最后以Fe2+的形式利用。所以常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剂有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和葡萄糖酸亚铁,硫酸亚铁药片外表包有一层糖衣,如图3所示,以保护硫酸亚铁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铁(硫酸铁是Fe3+,无法被人体吸收),通常硫酸亚铁在空气中放置久了便会与空气反应被氧化生成硫酸铁。[7]
图3. 补铁剂硫酸亚铁片(图源自网络)
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出发,只有防止氧化剂氧化补铁剂,人体才可以更好地吸收和利用补铁剂,因此一方面要避免贮存补铁剂过程中未隔绝空气,从而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另一方面建议服用补铁剂的同时,也服用具有还原性的药品或食物促进其吸收与利用。比如服用维生素C或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3.补铁剂的人体之旅
首先我们将补铁剂放在舌面上,直接用水冲饮服用,不要咀嚼补铁剂,以免染黑牙齿,也不能服用过多,避免引起铁中毒。[8]服用补铁剂时应避免空腹,以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而引起的恶心呕吐,同时服用具有还原性的维生素C或果汁,有利于铁的吸收与利用。[9]
紧接着补铁剂到达胃里,在酸性环境中,补铁剂更容易溶解,从而有利于吸收和利用,因此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对铁的吸收和利用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注意不要喝浓茶和咖啡,因为浓茶和咖啡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能与Fe2+反应生成鞣酸亚铁,鞣酸亚铁极不稳定,会被氧化成鞣酸铁—墨水的主要成分,如图4表示,从而阻碍铁元素的吸收与利用。
图4. 硫酸亚铁与鞣酸反应流程图(图源自网络)
然后补铁剂来到了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这是铁元素的吸收部位,Fe2+通过小肠粘膜细胞进入血液,吸收入血的Fe2+经铜蓝蛋白氧化成Fe3+,与血浆中的铁蛋白结合后转运到组织或通过幼红细胞膜转铁蛋白受体胞饮入细胞内,再与铁蛋白分离并还原成二价铁,参与形成血红蛋白,[9]如图5所示。
图5. 亚铁粒子离子参与形成血红蛋白示意图(图源自网络)
Fe2+非常活泼,可与氧气反应产生羟自由基和过氧化自由基。Fe2+还像重金属离子那样,与体内蛋白质结合,破坏其结构,所以体内铁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均为Fe3+。[10]体内多余的铁与转铁蛋白结合而储存,主要储存于肝、脾、骨髓、小肠粘膜等器官,以后缓慢向血液中释放。铁蛋白是由24个亚基组成的中空分子,其内可结合多达450个Fe3+。[10]
最后未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被肠道吸收的补铁剂会排入肠腔,最终随着粪便排出。口服补铁剂仅有约10%在肠道被吸收。[11]服用补铁剂时,因大肠内的硫化氢会与补铁剂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铁,会使大便颜色变成褐黑色,类似消化道出血的颜色,对此无需紧张,停用补铁剂之后即随之恢复正常。
结语
综上所述,铁元素是人体造血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每个人都需要经常补充铁元素,在日常生活中应食用含铁元素较多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各种瘦肉、鸡蛋黄、木耳及绿色的蔬菜等等,若发现自己已经轻微或中度贫血,应及时治疗,在医嘱下服用补铁剂以补充铁元素,但要注意服用补铁剂过程中,应该避免喝浓茶和咖啡,尽可能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补铁剂的有效吸收与利用。最后希望大家不挑食,多运动,从源头上预防贫血疾病的产生。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