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豆腐,图片,豆腐,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抗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第1张

图1. 麻婆豆腐(图源自网络)

豆腐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曾发现过大量大豆的痕迹[1]。由于很早就发现了大豆,中国人最早发明出了豆腐。豆腐口感细腻,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因而有了“植物肉”的美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味食材,麻婆豆腐(图1)更是家喻户晓,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

1 豆腐的营养与保健功能

1.1 豆腐的营养价值

豆腐源于大豆,它成功地诠释了什么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豆腐不仅具有大豆的所有营养价值,而且不含胆固醇,具有较高的含钙量。工人用水作为溶剂提取大豆蛋白,接着以盐卤或者石膏作为凝固剂,最终形成了白花花的豆腐,因而有了卤水点豆腐的说法(图2)。正是因为加了盐卤(氯化镁)和石膏(硫酸钙),所以豆腐的钙、铁、镁等元素的含量要比大豆更加丰富,钙元素有益于骨骼的健康;而镁对预防心脏病和提高心脏活力具有较强的效果。人们食用豆腐,蛋白质的吸收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漫话豆腐,图片,豆腐,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抗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第2张

图2. 卤水点豆腐(图源自网络)

1.2 豆腐中的保健成分

豆腐除了富含优质的植物蛋白外,还存在着许多活性成分和功能性物质,对人体保健发挥着重要作用(表1)。

表1. 豆腐中的部分营养物质

漫话豆腐,图片,豆腐,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抗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第3张

1.2.1 功能物质一号:大豆蛋白活性肽[2]

大量优质的蛋白质,以蛋白活性肽的形式存在于豆腐当中。大豆蛋白活性肽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平衡且丰富,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豆腐具有低抗原性,这使得食用者不会发生过敏反应(图3)。对于容易食物过敏的特殊人群而言,豆腐实在是再亲切不过了。豆腐能够提高食用者的基础代谢,促进脂肪分解,达到减脂的效果。大豆蛋白活性肽如今已成为风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时尚健康保健品。

漫话豆腐,图片,豆腐,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抗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第4张

图3. 过敏反应(图源自网络)

1.2.2 功能物质二号: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是许多豆科类植物的主要色素成分。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具有弱雌激素的效果,能够增强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基质的合成,能够有效预防骨质疏松、降低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发生[3]。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日益重视身体保健,因此,富含大豆异黄酮的豆腐制品成为了许多人菜篮子里必不可少的选项。

1.2.3 功能物质三号:大豆皂苷

大豆皂苷也是存在于大豆中的活性成分。生物膜富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在活性氧作用下会发生酸败变性,生成 LPO(过氧化脂质)。研究发现,大豆皂苷能通过增加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降低 LPO,清除自由基,抗氧化,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4]。基于抗衰老的目的,中老年朋友可以适量的科学食用豆腐,保持身体的活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豆类中含有消化酶抑制剂,不熟的豆腐食用过多也会造成消化不良,肾功能衰退,动脉硬化,碘缺乏,不利于老年人健康。

2 豆腐的发明之谜

宋明的许多文献都有关于豆腐源于西汉的记载,但是在唐代的文献中却未有记叙。1959~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密县发掘了两座汉墓,该墓中的壁画生动形象地记录了生产豆腐的场面,有力地证明了豆腐的发明年代不会晚于汉代。明代的罗颀在其著作《物原》中提到,在西汉的古籍中明确有“刘安做豆腐”的记载。除了豆腐产于西汉淮南王之外,还有着春秋战国说、五代说、始唐说[5],但这些说法都没有什么站得住脚的证据有力支撑,因而影响力有限。所以目前是以西汉淮南王刘安(公元前 179~122)(图4)为发明者的说法最为正统。

漫话豆腐,图片,豆腐,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抗氧化,超氧化物歧化酶,第5张

图4. 淮南王刘安(图源自网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豆腐已经从西汉的皇室食材变成了人人吃得起的亲民食物。与过去相比,如今的豆腐产量更高,品质更佳,营养更盛[6]。而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正是工业化大生产在发挥着魔力。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人们简单地动动筷子,就能在小小豆腐中体会到几千年的岁月变迁,感受到绚丽的人类文化。